1949年,蒋介石败退台湾,这项决策不仅救了蒋介石一命,也让国民党苟延残喘到了今天,但退守台湾并非老蒋本意,而是有高人指点,这个人究竟是谁?如果台湾守不住,蒋介石还打算去哪?1946年,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,发动内战,蒋介石认为国军肯定能取得内战胜利,首先国军武器装备在我党之上,军队人数更是高达430万,从多方面看,我党都不占优势。但毛主席淡定地讲到:蒋介石虽然有美国的援助,但他违背民心,执意发动战争,人心不顺,而我党虽无外界援助,但人心所向,士气高涨,必定能够战胜蒋介石。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,蒋介石心里可谓是五谷杂粮,他完全不敢想象装备优良的国军为何会败给共产党,就算老蒋心里不愿承认,但还是为自己选择了退路。当时摆在蒋介石面前只有三条路,1海南岛、2西南地区、3台湾,就在蒋介石一筹莫展时,一位高人给蒋介石指了条明路,这位高人就是张其昀。张其昀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家和历史学家,在大学时期他就研究中国地理,之后更是在台湾创办了中国文化大学,他还编写了中华五千年年史、本国地理等书籍。张其昀和蒋介石是老乡,抗战时期,在陈布雷的推荐下与蒋介石相识,蒋介石对张其昀一见如故,很快就任命他为国大代表,这项举动也可以视为蒋介石向张启云抛橄榄枝。1949年国军战败后,张其昀找到蒋介石,说先退守台湾,在“反攻大陆”才是明智之举,张其昀还说出海南岛和西南地区不能去的理由。西南地区之所以不能去,是因为当时西南地区大部分都是军阀,蒋介石与军阀的关系并不好,如果蒋介石带着残兵败将去西南地区,恐怕会遭到军阀和共产党的两面夹击,这对蒋介石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。更重要的是,西南地区四面环山,美国很难对蒋介石进行援助,所以西南地区不能考虑,当年海南岛是蒋介石心之所向的地方,从地图上看,海南岛与大陆之间隔着琼州海峡,海域面积宽达30公里,这对没有海军、空军的共产党来说,想要攻打海南岛是比较困难的。再加上海南岛四面环海,拥有丰富的渔业,所以刚开始老蒋想逃亡的地点是海南岛,但这项决定被张其昀拒绝。虽然两岸之间隔着琼州海峡,但共产党能够横跨长江与国军作战,试想琼州海峡能否抵挡住解放军百万雄师?其次,海南岛虽然有丰富的渔业,但它处于热带气候,农产业并不丰盛,很难供养国民党残余部队,所以张其昀拒绝蒋介石退守海南岛,而蒋介石最后的退路只有台湾岛,那么蒋介石为何会听张其昀的话退守台湾岛呢?有民间传言,蒋介石第二次东征时在广东调整,他听闻当地罗浮山上有一位高僧,不仅博古通学,还有预测之道,正好蒋介石比较信服这个,于是就和戴笠一起来到了罗浮山寻求帮助。道长为蒋介石摇了一签,紧接着便说道,胜不离川,败不离湾,蒋介石并不明白其中含义,便追问道长,而道长并未过多解释,还是一句话,胜不离川,败不离湾。其中的川指的是四川,湾指的是台湾,直到蒋介石战败,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,最终他选择退守台湾。1949年,蒋介石乘专机逃亡台湾,当年台湾无论是工业还是经济都有所保障,因为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台湾都被日本占领日本在台湾建立了基本的工业设施,蒋介石抵达台湾后,国军高层逐渐也退守台湾。此时的蒋介石还幻想着反扑大陆的美梦,而共产党这边很快就带兵解放了海南岛,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后怕,他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。1953年,粟裕带领50万大军驻守在福建沿海,准备一举解放台湾,大洋彼岸的老蒋内心也是惊慌失措,很快他就命令部队在金门马祖等地防御。但不幸的是,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,美军公然轰炸我国东北地区,毛主席只能暂时搁置解放台湾的计划,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。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,美国加大了对台湾蒋介石的援助,双方在1954年签订共同防御条约,美军大摇大摆的在台湾驻军,这让我党解放台湾的计划更加艰难。更无耻的是,美军不断派军舰闯入台湾海峡挑衅,蒋介石内心暗自窃喜,心想他反攻大陆的梦想将要实现。但让蒋介石意外的是,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马祖,这次炮击再次将老蒋的美梦击碎,蒋介石不得不寻求之后的退路。这条退路就是菲律宾和日本,当然还有美国,但美国距离中国实在太远,蒋介石还有着统一大陆的美梦,自然不会逃往美国,更何况美国的两面三刀让蒋介石难以信服,所以蒋介石自然不会全身心的投靠美国。而日本和菲律宾则是蒋介石最后的退路,菲律宾和日本表面上都是独立的国家,但本质上是美国的附属地,只要美国认可蒋介石,随时可以退往菲律宾和日本。当然美国肯定会帮助蒋介石,因为他们还想利用蒋介石来限制大陆,但让蒋介石庆幸的是,大陆并没有进攻台湾,而是选择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。因为台湾是大陆的孩子,大陆并不想兵戎相见,同时蒋介石晚年还时常与毛主席通信,商讨两岸和平统一问题,多年后,蒋家对台湾的统治逐渐丧失,大陆不得不做出武统台湾的想法,但我们相信台湾终有一天会回归大陆的怀抱,我们也希望两岸尽快统一。 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